English

中国音像产业的危机和出路

2000-11-23 来源:光明日报 福建东宇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 锋 我有话说

中国音像产业已面临全行业的危机。

危机的表现之一:音像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整个产业中间大、两头小。即生产线投入大(四年间投入200亿元),而节目源创新开发能力急剧弱化(每年不到10亿元)。市场基础性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市场沙滩化。

危机的表现之二:总供给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去甚远,中国消费者已拥有六千万台VCD影碟机,光盘年需求量在30至40亿张以上,而我国光碟线生产能力只有五、六亿张,节目品种的出版能力只有图书的十分之一。1999年我国音像市场销售额约300亿元,正版只有12亿元。市场的需求基本是靠盗版光盘提供的。

危机表现之三:正版音像的出版、制作、发行单位处于崩溃边缘。由于正版经营单位市场占有率不到5%,许多出版社已经到了依靠买卖版号以图生存的“寄生经济”状态。民营制作发行单位由于市场环境不断恶化,发行量逐年下降,以无力开发大节目、好节目。

危机表现之四:由高科技拉动的新的音像传输方式、营销方式和消费方式正在对传统音像产业形成越来越大的冲击,宽频网、NP3下载、VOP视频点播,正日益成为中国消费者消费音像的方式。

危机表现之五:加入WTO在即,发达国家的视听产业早已成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一旦国际性巨型音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将出现儿童与拳王之间不成比例的交战。

中国音像产业危机深重,要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也势必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国音像产业的所有问题,都是由一个问题引发的,即正版音像制品落不了地,进入不了市场。如果我们音像产业主体和政府管理部门都能把正版音像制品的落地和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其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志,那么,中国音像产业重新走向繁荣就指日可待。

要解决正版音像制品的落地问题,首先要尽快形成音像市场超市连锁和租赁连锁的网络系统。这是解决音像产业整体危机的关键点,一旦这个“高速公路”网络形成,就能为正版音像制品规模化落地提供强大的市场支持,正版音像制品的良性循环即可实现。目前中国音像市场号称有近二十万家的经营单位,其特征是“小”、“散”、“乱”、“差”,它们基本是盗版音像制品的生存基础。绝大多数省份甚至连正版音像供应的平台都未建立起来,改造市场的艰巨性可想而知。

此外还要建立起使这个网络平台能够生存的法制环境。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音像业的特点又是使其对法制环境依赖极大的一个产业。我国盗版音像制品如此猖獗,正从反面说明我们的相关法律不配套,操作性差,处罚太轻,不足以威慑盗版经营者,以加大他们的犯罪成本。因此,尽快修改“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加大对非法经营者的处罚力度,使相关法律的实施便于操作,这是使音像业重新振兴的一个重要环节。

音像是高科技,对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大,拉动作用很强,随着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我国城乡人民对包括音像在内的文化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必须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来调整音像产业结构和管理体制,尽快建立起以民族音像业为主体的现代音像产业制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